

-
更多
预约演示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跟您沟通
智慧托育
托育装备
托育人才
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人员电话或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400-609-2598 电话服务时间: 工作日 9:00-18:00
托班活动区域的设置与配套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活动区域,以创造一个安全、丰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活动区域设置与配套的实用建议。
一、活动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安全性
首先要保证在园防走失、接送安全,在园所的出入口设置上考虑安全;
其次,确保地板、桌角、门缝、电插头、出入口、家具、家电器材等环境细节安全,确保所有设施和玩具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危险角落和有毒材料。
2. 适宜性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关注年龄/月龄差异;
同时要关注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玩具材料投放要多层次。
3. 舒适性
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激发婴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一切为孩子设置的活动间、卫生间等的室内外用用具都要适合宝宝的身材的比例,灯光照明不要过于强烈或者昏暗,窗户要洁净明亮,通风和光照可以调节。
4. 参与性
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中,婴幼儿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学习者。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婴幼儿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班级自然观察区投放的材料,是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菜市场购买或者郊外游玩时采摘的,这样材料才能和幼儿真正的有关系,才能更好激发幼儿日常的关注和互动。
5. 趣味性
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墙饰、悬挂物等要符合婴幼儿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充满童趣特征。环境的布置不能脱离婴幼儿已有的经验,也不能超越他们所能接受的界限。要接近婴幼儿的生活,要能很好的促进婴幼儿认知、理解、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6. 艺术性
室内环境的创设在色彩跟形式上要富有美感,且环境是清洁整齐的,能很好的激发婴幼儿的情趣、陶冶情操。
二、婴幼儿生活用房的组成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生活用房应包括睡眠区、活动区、配餐区、清洁区、卫生间、储藏区等,睡眠区可与活动区共用。
1. 乳儿班(6-12个月)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活动区域应以舒适和安全为主,提供一个温暖、柔软的环境,如铺设地毯或软垫,以便他们可以自由地爬行和探索。
需要更多的护理和喂养空间,如喂奶室,以及便于更换尿布的尿布台。
睡眠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供每个婴儿使用,不应布置双层床,并且床位四周不宜贴靠外墙。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乳儿班的睡眠区最小使用面积应为30平方米,活动区不小于15平方米。
乳儿班的活动区域应包括:提供运动软包等支持身体大动作发展的运动区;提供适龄的绘本,支持宝宝语言启蒙的语言区;提供多样的玩具材料,支持宝宝视觉、听觉、触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的感官区。
图: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
2. 托小班(12-24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走路和探索周围环境,活动区域应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促进婴幼儿的感官和运动技能发展。
睡眠区和活动区可以合用,但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休息和玩耍,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平方米。
卫生间应设有适合幼儿使用的卫生器具,如低矮的洗手台和便器。
托小班的活动区域设置可以延续运动区、语言区和感官区,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适合1-2岁的婴幼儿,比如运动区能满足幼儿自由爬行和走动,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软垫隧道,增加趣味性;感官区可以提供大块积木和简单拼图,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和认知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增加娃娃家和艺术区。
图: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
3. 托大班(24-36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活动区域应更加多样化,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机会,如角色扮演区和建构区,以支持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睡眠区应保证每个幼儿有一张床铺的空间,床位侧面或端部距外墙距离不应小于0.60米。托大班的睡眠区和活动区合用时,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0平方米。
应提供更多的储物空间,以存放幼儿的个人物品。例如下图教室中,设置了专门的储物柜,方便收纳婴幼儿的物品。
托大班的活动区域设置可以有语言区、感官区、娃娃家,在感官区也可以引入简单的科学玩具,如放大镜、量杯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增加建构区,提供更多种类的积木和构建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建构活动;艺术体验区提供绘画、剪贴等艺术材料,让幼儿自由表达创意;生活区提供生活模仿类操作材料,促进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楼层布置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 年版)中规定“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当布置在首层确有困难时,可将托大班布置在二层,其人数不应超过 60 人,并应符合有关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指南(试行)》(国卫办人口函〔2022〕21 号)要求“托育机构不得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地下或半地下,具体设置楼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综上,在《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中明确:婴幼儿生活用房应布置在3层及以下,不应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这是为了确保婴幼儿的生活区域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四、婴幼儿辅助用房的配置要求
1.保健观察室
依据《关于做好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22]11号)的要求,托育机构需配备保健观察室,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至少配备 1张儿童观察床;有流动水装置,有应急处置的物品(口罩、一次性手套、体温计等)。
保健观察室应与婴幼儿生活用房有适当距离,并应与婴幼儿活动路线分开。
2.哺乳室
哺乳室是供母亲直接哺乳的空间。招收乳儿班应设有哺乳室或有布帘等遮挡的可供哺乳的空间。
3.调奶区或配奶室
招收乳儿班(6-12个月)和托小班(12-24 个月),应设有配奶的操作台或配奶室,用于温奶、冲泡奶粉、调制辅食等用途。
4.盥洗室和卫生间
托班应设置婴幼儿专用的盥洗室和厕所,盥洗室内要有流动水洗手装置。
在托班的环境管理中,要确保以上标准得到实施,并根据园所情况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家长高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
京学集团旗下的京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自创立起便开设托班,为 2 - 3 岁幼儿提供优质保育服务;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更是拥有一套完整的针对 0 - 3 岁婴幼儿的保育照护体系以及早期儿童发展体系,拥有丰富的托幼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可为有意向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的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玩教具和家具配置、玩教具摆放指导、师资培训、保教体系、智慧系统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机构实现无忧运营管理。
托班活动区域的设置与配套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活动区域,以创造一个安全、丰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活动区域设置与配套的实用建议。
一、活动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安全性
首先要保证在园防走失、接送安全,在园所的出入口设置上考虑安全;
其次,确保地板、桌角、门缝、电插头、出入口、家具、家电器材等环境细节安全,确保所有设施和玩具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危险角落和有毒材料。
2. 适宜性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关注年龄/月龄差异;
同时要关注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玩具材料投放要多层次。
3. 舒适性
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激发婴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一切为孩子设置的活动间、卫生间等的室内外用用具都要适合宝宝的身材的比例,灯光照明不要过于强烈或者昏暗,窗户要洁净明亮,通风和光照可以调节。
4. 参与性
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中,婴幼儿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学习者。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婴幼儿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班级自然观察区投放的材料,是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菜市场购买或者郊外游玩时采摘的,这样材料才能和幼儿真正的有关系,才能更好激发幼儿日常的关注和互动。
5. 趣味性
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墙饰、悬挂物等要符合婴幼儿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充满童趣特征。环境的布置不能脱离婴幼儿已有的经验,也不能超越他们所能接受的界限。要接近婴幼儿的生活,要能很好的促进婴幼儿认知、理解、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6. 艺术性
室内环境的创设在色彩跟形式上要富有美感,且环境是清洁整齐的,能很好的激发婴幼儿的情趣、陶冶情操。
二、婴幼儿生活用房的组成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生活用房应包括睡眠区、活动区、配餐区、清洁区、卫生间、储藏区等,睡眠区可与活动区共用。
1. 乳儿班(6-12个月)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活动区域应以舒适和安全为主,提供一个温暖、柔软的环境,如铺设地毯或软垫,以便他们可以自由地爬行和探索。
需要更多的护理和喂养空间,如喂奶室,以及便于更换尿布的尿布台。
睡眠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供每个婴儿使用,不应布置双层床,并且床位四周不宜贴靠外墙。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乳儿班的睡眠区最小使用面积应为30平方米,活动区不小于15平方米。
乳儿班的活动区域应包括:提供运动软包等支持身体大动作发展的运动区;提供适龄的绘本,支持宝宝语言启蒙的语言区;提供多样的玩具材料,支持宝宝视觉、听觉、触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的感官区。
图: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
2. 托小班(12-24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走路和探索周围环境,活动区域应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促进婴幼儿的感官和运动技能发展。
睡眠区和活动区可以合用,但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休息和玩耍,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平方米。
卫生间应设有适合幼儿使用的卫生器具,如低矮的洗手台和便器。
托小班的活动区域设置可以延续运动区、语言区和感官区,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适合1-2岁的婴幼儿,比如运动区能满足幼儿自由爬行和走动,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软垫隧道,增加趣味性;感官区可以提供大块积木和简单拼图,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和认知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增加娃娃家和艺术区。
图: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
3. 托大班(24-36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活动区域应更加多样化,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机会,如角色扮演区和建构区,以支持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睡眠区应保证每个幼儿有一张床铺的空间,床位侧面或端部距外墙距离不应小于0.60米。托大班的睡眠区和活动区合用时,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0平方米。
应提供更多的储物空间,以存放幼儿的个人物品。例如下图教室中,设置了专门的储物柜,方便收纳婴幼儿的物品。
托大班的活动区域设置可以有语言区、感官区、娃娃家,在感官区也可以引入简单的科学玩具,如放大镜、量杯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增加建构区,提供更多种类的积木和构建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建构活动;艺术体验区提供绘画、剪贴等艺术材料,让幼儿自由表达创意;生活区提供生活模仿类操作材料,促进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楼层布置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 年版)中规定“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当布置在首层确有困难时,可将托大班布置在二层,其人数不应超过 60 人,并应符合有关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指南(试行)》(国卫办人口函〔2022〕21 号)要求“托育机构不得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地下或半地下,具体设置楼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综上,在《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中明确:婴幼儿生活用房应布置在3层及以下,不应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这是为了确保婴幼儿的生活区域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四、婴幼儿辅助用房的配置要求
1.保健观察室
依据《关于做好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22]11号)的要求,托育机构需配备保健观察室,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至少配备 1张儿童观察床;有流动水装置,有应急处置的物品(口罩、一次性手套、体温计等)。
保健观察室应与婴幼儿生活用房有适当距离,并应与婴幼儿活动路线分开。
2.哺乳室
哺乳室是供母亲直接哺乳的空间。招收乳儿班应设有哺乳室或有布帘等遮挡的可供哺乳的空间。
3.调奶区或配奶室
招收乳儿班(6-12个月)和托小班(12-24 个月),应设有配奶的操作台或配奶室,用于温奶、冲泡奶粉、调制辅食等用途。
4.盥洗室和卫生间
托班应设置婴幼儿专用的盥洗室和厕所,盥洗室内要有流动水洗手装置。
在托班的环境管理中,要确保以上标准得到实施,并根据园所情况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家长高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
京学集团旗下的京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自创立起便开设托班,为 2 - 3 岁幼儿提供优质保育服务;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更是拥有一套完整的针对 0 - 3 岁婴幼儿的保育照护体系以及早期儿童发展体系,拥有丰富的托幼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可为有意向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的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玩教具和家具配置、玩教具摆放指导、师资培训、保教体系、智慧系统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机构实现无忧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