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国务院批复《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在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保障行动中,明确提出引导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参与支持普惠托育服务。


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是将医疗保健与早期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医疗保健与托育资源,提升婴幼儿照护的专业性与安全性,为婴幼儿提供健康监测、疾病预防、早期发展等全方位照护。
近年来,我国多地通过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医育结合模式,有效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升级。

签约协作模式
托育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定期健康指导、签约服务、转介机制等实现资源互补。例如,由社区医生担任健康指导员,驻点提供生长发育监测、意外伤害急救培训,建立“照护档案+健康档案”双轨记录,实现疾病早筛早干预。
医疗机构主导模式
由医疗机构直接运营托育机构,整合医疗资源与托育服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等专业服务。例如妇幼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打破传统托育与医疗服务的界限,将公立医院儿科资源深度融入托育服务。托育机构每日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开通“健康绿色通道”,患病婴幼儿可优先转诊,享受从筛查到诊疗的一站式服务。

社区整合模式
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机构、家庭等多方资源,构建“15分钟服务圈”,也是多地普遍采用的医育结合模式之一。例如,通过聚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机构、家长等主体,开展系列活动,提供健康宣教、亲子互动、家庭急救培训等服务,形成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的社区共治模式。
数字化赋能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与托育数据互通,提供智能健康监测、科学育儿指导等服务,京学集团赋能医疗机构管理,打造京学智慧托育医育结合云,提高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的签约指导率,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岁婴幼儿健康管理项目。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数据利用等手段,在疫苗接种、生长发育监测、晨午晚检、喂养和营养指导、婴幼儿发育行为评估、早期筛查与特殊儿童、疾病防控、卫生消毒、婴幼儿生活记录、回应性照料与托育人才培训、家庭指导11大场景中,实现机构与托育机构、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医疗与托育的无缝对接。

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回应了家庭对婴幼儿健康与发展的双重需求,也为破解“托育难”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协作主体会越来越多元化,整合服务会从单一健康监测拓展至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更多家庭从“幼有所托”迈向“幼有善育”。
作为在婴幼儿教育科技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专业机构,京学集团凭借深厚行业积淀与突出行业地位,能为医育结合推进提供多方位有力支持:
一方面可与各地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合作,结合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保健理论,将托育服务与婴幼儿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深度融合,在日常托育中融入医育结合特色服务,并依据节气特点制定饮食与活动计划,为婴幼儿提供全方位健康呵护;
另一方面依托多年托育机构管理运营经验与服务研发创新成果,能为各地、各单位提供医育结合托育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从医育结合实训教室的建设、人才培训到智慧科技系统赋能医育结合,均有成熟模式可借鉴,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优化服务内容与流程,为婴幼儿提供更优质科学的服务,引领医育结合行业发展。